执行战线上的“铁娘子”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6:56:50 来源: sp20240604

原标题:执行战线上的“铁娘子”

  黄丽芳正在指导当事人办理执行手续。 徐志毅 摄

  黄丽芳在村子里走访寻找被执行人线索。罗志航 摄

  黄丽芳向社区人员了解被执行人情况。 罗志航 摄

  黄丽芳做拍卖房屋内居住人员思想工作。 罗志航 摄

  黄丽芳现场查看待拍卖烂尾楼。罗志航 摄

  不忘初心勤作为

 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。报告中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,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,为人民法院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
  审判执行工作始终是法院各项工作的中心,是代表委员、人民群众评价法院工作最重要、最基础的内容。推动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攻克的任务,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否能落到实处,任重而道远。作为一名法官,我将锲而不舍地做好自己的事情,在新的起点上,开拓创新、不畏艰难,千方百计化解执行难题。

  学报告 谈体会

  中等身材,一束马尾辫,办事干练,又平易近人,这位看起来温婉秀气的女子,就是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人民法院执行战线上鼎鼎有名的“铁娘子”黄丽芳。3年来,黄丽芳办理执行案件1195宗,年均结案396宗,先后获评“办案能手”、全国法院“基本解决执行难”工作先进个人,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2次。

  智勇双全的“执行先锋”

  实践中,不少被执行人总是千方百计逃避执行,影响法院执行工作正常进行。与逃避执行的被执行人斗智斗勇,取胜的“秘诀”往往在于要多一分缜密和智慧。

  在一起执行案中,被执行人卢某就跟法院玩起了“躲猫猫”的游戏。法院找不到人,执行就无法继续,案件一时陷入僵局。

  2018年春节前夕,身边的人都开始购买年货,准备和家人团圆,黄丽芳却没有心思置办年货,新春团圆时正是找到被执行人踪迹的最好时机!

  “被执行人就是认为法官也要回家过年才敢现身,错过这个机会,以后再想找到他就难了。”春节前一天,黄丽芳和干警一起前往被执行人卢某所在的小区蹲守。

  这种蹲守式抓捕,更多时候考验的是耐心。北风呼啸,干警们裹紧外套,不敢有丝毫松懈。中午时分,卢某出现了,长期躲避的他似乎也嗅到了一丝“危险”的气息,在楼道口前停下了脚步。

  卢某探出头左右张望片刻,终于走出楼道。“上!”黄丽芳一声令下,训练有素的干警迅速围了上来,一举将卢某抓获。

  “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,还故意逃避‘玩失踪’,不仅是严重的失信行为,还可能构成犯罪……”黄丽芳严肃地向卢某分析逃避执行的法律后果。面对黄丽芳凌厉的目光,卢某自知无法再继续躲藏,最终向申请执行人支付了30万元的执行款。

  正因为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,黄丽芳在同事里得了一个“铁娘子”的外号。

  执行工作不仅要斗勇,更要斗智。

  2023年4月27日,因李某拒不履行义务,明某向曲江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但是李某也玩起了“失踪”。

  2023年5月4日,明某着急地打电话给黄丽芳,说他在一立交桥附近看到了李某的车辆。

  “你是在哪个位置看到了他的车?多少分钟前看到的?车子往哪个方向去了?”电话中,黄丽芳一边详细地询问细节,一边在脑海快速分析着所掌握的线索。

  通过走访周边的商家和店面的监控,黄丽芳绘出了李某的行车线路,最终顺利将李某的车辆扣押到案。

  眼见无法躲藏,李某来到法院,在黄丽芳的主持下,与申请执行人明某达成和解协议,以扣押车辆作价抵偿欠款。

  近年来,针对执行难的问题,黄丽芳用活用尽各项强制执行措施,执结了一大批难案、大案,有效地维护了司法权威。

  热心肠的“跑腿法官”

  执行需要坚强的态度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,但果敢坚韧并非“铁娘子”的全部底色。在推进执行的过程中,黄丽芳把女性特有的细腻、柔情融入执行工作,让冷峻的执行又多了一些温情。

  2018年冬日的一个上午,一名自称张某朋友的男子找到黄丽芳,他从怀中掏出6000元,请黄丽芳帮忙转交给丘某的家人。这笔钱是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中张某对丘某的部分赔偿款。

  黄丽芳的思绪回到十多年前,2006年,黄丽芳刚到执行工作岗位上,就接手了一起“难啃”的案件。

  被执行人张某因交通肇事导致丘某死亡,法院判决张某赔偿丘某的家人共计15万元。被执行人张某入狱,其父亲长期有病,三个女儿也未成年,家中仅靠妻子每月打工的400元维持生活,如果强制执行,无疑将造成这个家庭生活无以为继。

  受害人丘某一家也同样十分困难。遭遇横祸,丘某辞世,留下老夫妇和两个年幼的孩子,日子很是艰难。15万元赔偿款迟迟未能给付,丘某的父亲丘老汉很不满,多次带着孙子到法院大吵大闹。

  其间,黄丽芳多次远赴丘老汉一家所在地翁源县了解情况,她很同情丘某一家,但被执行人无法履行又是实情。对于双方都极度困难的执行案件,似乎是一道无解的难题。

  执行工作暂时无法推进,那就换个方向,先找找别的办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。经研究,黄丽芳发现丘某一家的情况符合申请低保救助的条件,立即向当地民政局发出建议函,帮助他们申领了每月500元的低保救助金。

  看到丘某家房屋破旧,居住环境很差,黄丽芳又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请司法救助金和建房补贴,为他们争取到2万元救助金,帮助他们盖起了新房。

  慢慢地,干警们发现,曾扬言要带着被褥“住在法院”的丘某一家不再是法院的“常客”了。

  一次次的将心比心和温情相助感动了丘某一家,让他们对法院执行工作多了些理解和支持。“每一次执行,芳姐都会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,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温度。法条是冰冷的,但执行法律的人是有感情的,芳姐总是这样教导我们。”法官助理刘文华说。

  令人欣慰的是,被执行人张某出狱后到外地打工,用挣来的钱偿还了赔偿款。每过一段时间,张某都会把攒下的钱通过法院交给丘某的家人,于是就出现了那一幕。

  考虑到丘老汉年迈,没有银行卡,无法转账,家又偏远,来法院领取赔偿款得坐两个多小时的车,路上的开销也不小,黄丽芳便开车把钱送到丘老汉手中。

  丘老汉接过黄丽芳递来的执行款,连声道谢:“您是个好法官,感谢您对我们家的帮助。”

  “执行工作做得好不好,群众心里有杆秤,换位思考、“如我在诉”的理念不仅要在案件审判环节坚持到位,更应当在执行工作中贯彻到底,切实解决执行难需要抽丝剥茧地洞察案情,更要感受、倾听案件背后的故事。”黄丽芳说。

  善于调解的“知心法官”

  在执行案件的前期,黄丽芳会花费大量精力分析不同执行案件的特点,进而研判确定不同的执行方法。

  多年前,曲江区两个客家村子之间发生了一起返还耕地纠纷。曲江是客家人聚居地,客家风俗浓厚,黄丽芳经常要下乡开展工作,加上黄丽芳祖籍兴宁,因此对这里的民风乡情倍感亲切。

  客家村落宗族观念浓厚,土地意识贯穿客家族人的一生。两个村庄相邻百年,由于时间的久远,一些开荒土地的权属问题、耕地与林地的分界线逐渐模糊,常引起耕地权属的争议乃至发生纠纷。

  长期以来,两村村民因耕地权属问题发生过不少矛盾,对这起耕地案件双方剑拔弩张,更不要说落实耕地的返还事宜。

  黄丽芳多次下乡村,以乡亲的情谊,先对村里有威信的长者做思想工作,消除他们的抵触心理。

  “乡贤们对村民之间的日常口角和经济纠纷的解决具有权威作用,先做他们的思想工作,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”黄丽芳说。

  在乡贤们的协助下,黄丽芳将村民召集到一起,在争议土地上普起法来。

  面对两个村庄的村民,本就是客家女子的黄丽芳显得更加亲切,从土地的使用功能谈到乡亲的情谊,再谈到祖上的渊源,终于让两村村民渐渐放下心结,坦诚讨论土地权属。在乡贤和黄丽芳的努力下,双方同意做出让步,争议的土地权属执行顺利完结。

  小事不小,执行工作中,很多案件都是家庭邻里纠纷,这些普通人眼里的小事,黄丽芳都会用心去化解。

  在办理一宗执行案件中,黄丽芳了解到孩子母亲阻止孩子父亲对孩子的探视,双方经常在幼儿园门口大打出手,孩子父亲不得不屡次申请执行探视权。

  父母之间的矛盾若得不到妥善解决,不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,也会影响抚养权或探视权的落实。

  看见孩子懵懂的双眼,黄丽芳非常心痛。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孩子的成长利益和身心健康是这类抚养权、探视权执行案件的关键,也是黄丽芳经常思索的问题。

  作为一名母亲,黄丽芳通常会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,一边耐心倾听孩子母亲的控诉,了解她的诉求,一边与孩子父亲进行沟通,抓住父母都愿意给予孩子健康成长环境的心理,引导其理性对待。

  在黄丽芳春风化雨的劝解下,孩子的父母化解了多年积存心头的戾气,共同商量解决孩子的学习、生活问题,孩子也露出了天真的笑容。

  “只要在执行工作中多用心,我相信,不论什么矛盾和纠纷都可以化解,再大的执行障碍也能跨越。”黄丽芳说。

  灵活执行的“护航者”

  在执行涉企案件时,黄丽芳认为,要在打击失信行为和优化营商环境间找到一个平衡点,既要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利益,又要保证企业正常运转,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。

  在黄某某与某矿业公司建筑合同纠纷一案的涉案标的额中,有100余万元工程款执行到位后需要优先支付工人工资。虽然被执行企业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货款80余万元,但因被执行企业与第三人之间存在预付款纠纷,这80多万元无法执行。

  工人们没收到工资,认为法院执行不力,一度扬言要到法院拉横幅,还说要集体上访。

  黄丽芳一边耐心向工人们解释,安抚他们情绪,为执行工作争取时间,一边摸排线索。通过查询,黄丽芳发现被执行企业的业务主要在广东省河源市,便当即对被执行企业在河源市的财产情况进行核查,并立即带队赶往河源市冻结该企业的财产。

  财产被冻结后,被执行企业负责人主动联系法院。面对可供执行的资金,黄丽芳没有选择简单地将被执行企业名下的资金进行划拨,而是抓住机会,向被执行企业明确陈述强制执行的利弊,最终促使被执行企业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,让被执行企业能够维持生产经营,增强了被执行人的偿债能力。

  如果被执行企业还有发展前景,黄丽芳总是想着如何“放水养鱼”,对经营用车、经营场地等资产灵活使用“活封、活扣”的执行办法,尽最大的努力让企业“活下来”。

  与黄丽芳在同一执行小组共事多年的执行员黄文峰说,黄丽芳总是能够设身处地为当事人着想,更注重解决矛盾,而不是追求简单粗暴的执行结果。“所以我们执行小组的和解率是很高的。”

  “我也是一名普通老百姓,我和他们一样,生活上也有困难的时候、也有烦心事,但肯干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”黄丽芳在谈到案件时总不断强调,“群众把希望托付给我们,是信任法院的工作,干执行就要无愧于心,无愧于群众的期待。”(本报记者 吁 青 本报通讯员 张远平 周伟萍)

(责编:温璐、梁秋坪)